工商管理系冯天天副教授及其博士生在《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10-16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韩岱彤    阅读:6

近日,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冯天天副教授及其博士研究生刘利利合作撰写的论文《Synergy pathway innov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and green power trading policies: achieving China’s dual carbon goals》发表在Nature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2025年第12卷上。冯天天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该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78)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求真学人项目(3-7-9-2024-10)的支持。

7

在双碳目标下,碳交易、绿证交易和绿电交易政策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共同为推动能源转型和温室气体减排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本文运用2010-202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通过多期双重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模型,评估试点碳交易和全国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绿证和绿电交易政策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效应以及多政策协同效应;其次,采用SBM-DDF-GML方法测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其在三个政策中的传导效果;最后,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呼吁下,进一步分析了试点和全国碳交易政策对化石能耗强度以及绿证和绿电交易政策对化石能耗总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试点碳交易政策有助于降低碳排放量和碳强度,而全国碳交易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了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绿证和绿电交易政策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及其占比具有促进作用。第二,在碳减排方面,试点碳交易与绿电交易政策协同效应最优;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方面,全国碳交易与绿证交易政策协同效应最优;绿电和绿证政策之间存在冗余。第三,试点碳交易政策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全国碳交易政策、绿证和绿电交易政策对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第四,试点和全国碳交易政策均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费强度,绿电交易政策能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总量,而绿证交易政策提高了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本文不仅考察了政策效果以及政策是否存在冗余,还为差异化实施政策协同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为推动能源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8

 研究框架

文章信息如下:

Lili Liu, Tiantian Feng, Cheng Zhong, Mingli Cui, Haoran Wang. Synergy pathway innov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trading,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and green power trading policies: achieving China’s dual carbon goals[J].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2025, 12: 1331. [SSCI, Q1, IF=3.9, Nature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5-05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