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吴三忙教授及其国际博士生Gizachew Dessalegn在《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5-10-16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韩岱彤    阅读:0

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吴三忙教授及其国际博士生Gizachew Dessalegn共同撰写的论文“Implicit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n Forward and Backward 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ipation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Bibliometrics and Systematic Analysis”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上发表。

温室气体 (GHG) 排放主要由国际贸易驱动,已引发重大环境问题。二氧化碳 (CO2) 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全球供应链推动经济增长,却又造成严重的碳失衡,超过 80%的贸易相关排放来自上游国家。因此,将这种经济利益与减少隐性排放的迫切需求相协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虽然这些国家通过技术转让和市场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但它们也可能将污染输出到监管较弱的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污染天堂”效应。相反,外国投资也可能引入更清洁的技术,即“污染光环”效应。虽然排放交易体系 (ETS) 推动了对隐性排放交易的研究,但《巴黎协定》下执法不力和政策碎片化正在增加碳泄漏风险,从而损害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虽然早期研究确立了贸易与排放之间的联系,但往往忽视了全球价值链 (GVC)、贸易隐含碳流、各国排放交易体系承诺以及可持续增长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而精确测量各个生产阶段的排放量对于揭示这些动态和制定有效的可持续增长政策至关重要,但这种实证联系仍未得到充分探索。尽管在分析贸易隐含排放和全球价值链(GVC) 的方法论方面取得了进展,但现有文献缺乏对区域差异、研究趋势和主题关联性的系统评估,关键差距包括对碳定价与 GVC 结构之间协同作用的理解,因为研究通常孤立地看待排放、GVC 和可持续性。


本研究整合文献计量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来自 Web of Science 和 Scopus (2019–2023) 的数据,利用VOSviewer进行网络可视化和 R- Biblioshiny进行统计严谨性等高级工具,同时采用涵盖 158个国家的全球二级数据集,采用回归和结构计量经济学模型,填补了现有的研究空白。主题分析,包括树状图、词云和共引网络,将文献计量聚类转化为系统主题,突出关键作者、数据来源以及对隐性碳交易和可持续增长的见解。通过分析来自WoS和 Scopus 的 3,800 条记录进行文献计量和系统综述,以及跨国数据,该研究有四个主要贡献:第一,绘制了隐性碳排放、全球价值链参与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趋势、有影响力的作者和关键词相互联系;第二,评估了高增长国家和低增长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环境经济影响的不平等,并整合了循环经济和绿色创新等新兴主题;第三,识别了前向-后向关联分析中的差距,量化了贸易隐含排放、全球价值链参与(前向/后向)、能源使用、经济增长和人口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运用磁共振成像(MRIO)和面板计量经济学;第四,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因果路径,并将直接影响与技术和工业因素介导的影响进行比较。本研究加深了对隐性碳交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联系的理解,并展示了诸如排放交易体系(ETS)、碳税和配额等综合政策框架如何在减少隐含排放的同时,使全球价值链驱动的增长与可持续性相协调。

9

 隐含碳排放、排放交易体系、全球价值链参与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10

关键词网络分析结果

11

被引作者网络分析结果

文章信息如下:

Gizachew Dessalegn Gedefie, Sanmang Wu(2025).J Implicit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in Forward and Backward Global Value Chain Participation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Bibliometrics and Systematic Analysis.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 2025; 00:1–34, [SSCI, Q1, IF=7.1]ABS二星.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joes.7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