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5-11-25 作者:[经济管理学院]韩岱彤 阅读:5次
11月21日-23日,以“数智时代的区域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会议聚焦数智技术与区域经济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空间经济与区域经济理论和学科发展等议题,举办了13场主题报告和10场平行论坛,同时还组织了期刊论坛和高端对话,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讨论,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同频共振,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区域科学发展凝聚新的思想共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雷涯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学部委员杨开忠,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孙久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士方创琳,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郑江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监事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部长李兰冰等嘉宾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年会。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主持。
开幕式上,雷涯邻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数智时代的到来,正深刻重塑区域发展的内涵与格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区域科学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地大经济学等学科在近年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与数智引领,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年会中深入研讨数智时代区域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雷涯邻表示,学校将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相关科研院所一道,携手投身区域科学创新实践,为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贡献地大智慧和力量。
刘秉镰代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致辞,他指出,区域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已为区域与城市科学发展带来革命性机遇。刘秉镰强调,要以AI赋能区域经济研究的数字升级,破解区域发展的核心痛点,拓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边界,凝聚区域研究的协同合力,区域科学协会将主动搭建平台、凝聚共识,与全体同仁立足中国实践、拥抱技术变革、深化理论创新,共同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杨开忠作报告
孙久文作报告
方创琳作报告
贺灿飞作报告
11月22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主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学部委员杨开忠,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孙久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方创琳,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贺灿飞,分别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框架、方法论与治理启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区域路径探索”“从历史依赖式到前景展望式区域产业演化”为题作主旨报告。
李国平主持
郑江淮作报告
沈体雁作报告
李兰冰作报告
11月22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第二阶段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主持,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郑江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监事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沈体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部长李兰冰,分别以“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地理学:历史演进、典型事实与理论逻辑”“构建区域科学大模型,发展AI for Regional Sciences”“新时代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
姜玲主持
石敏俊作报告
邓宏兵作报告
安树伟作报告
11月23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姜玲主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监事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文科领军人才石敏俊,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邓宏兵,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安树伟,分别以“城市发展逻辑转型:走向以人为本的乐活城市”“数字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的特色与创新”为题作主旨报告。
江曼琦主持
刘修岩作报告
赵作权作报告
吴三忙作报告
11月23日上午的主旨报告第二阶段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监事长,南开大学英才教授江曼琦主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修岩,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赵作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分别以“增长阴影、人地空间错配与城市体系优化”“空间分析与区域科学:标准差椭圆方法百年回顾”“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风险评估与安全保障措施”为题作主旨报告。
11月22日下午举办了10场分论坛,围绕区域绿色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数智时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绿色低碳转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国内价值链重构与区域创新链产业链高效协作、数据要素流通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规划、数智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等十个主题,130余名作者代表宣讲论文,3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主持和评论,现场学术讨论氛围热烈。
11月22日晚上的期刊论坛环节,《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开经济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济与管理研究》《经济体制改革》《河南社会科学》《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源与产业》等10余家期刊的编辑工作人员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期刊论坛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主持。
11月23日上午的高端对话环节,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原研究室主任刘云中,上海市曙光学者,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叶超,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管理学院教授许峰,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文余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海洋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王业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监事长,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传清,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书记孙才志,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满银等专家学者,围绕以“数智时代的区域科学发展”大会主题展开对话研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雷平主持研讨环节。
孙敬主持闭幕式
吴三忙作大会总结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孙敬主持年会闭幕式。闭幕式上,10个分论坛的代表分别介绍了研讨情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吴三忙作大会总结,并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知交接会旗,2026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将由武汉大学主办。
本届年会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产资源安全治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协办。年会共收到23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投稿,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青海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26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加会议,为我国区域科学的繁荣发展增添奋进力量。